晋江“牵手”新加坡!快来打卡“娘惹村”
向上滑动阅览完整榜单
缤纷八月,
季风吹拂。
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
悄然变身“娘惹村”。
今年3月以来,随着第二届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的打造,梧林“意南洋”之风吸引八方游客。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梧林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该数据已远超3年前梧林预计的2023年游客量达到40万人次的目标。今年7月,梧林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当一天的“小娘惹”
晚上起意,第二天就直奔梧林。
近日,游客达达和女儿、朋友一行6人,从福清特地赶到梧林,体验当一天的“小娘惹”。
薄如轻纱的可峇雅上衣,紧致修身的艳丽纱笼裙,精致璀璨的珠绣鞋……她们身着俏丽的娘惹服,在朝东楼、石板路、闽南古厝等处游玩、拍照,笑得靓丽、明媚。
“‘小娘惹’体验非常独特,梧林又这么近,我们说来就来了。”达达笑道,早前,她在朋友圈、小红书上就看到过不少关于梧林娘惹换装的分享。有天晚上,跟朋友聚会时,说起“小娘惹”换装体验,大家一拍即合,第二天就来了。
换装、拍照、吃美食……徜徉在古厝洋楼间,感受着旖旎的异域风情,达达等人觉得不虚此行。
“娘惹”,源自东南亚的“峇峇娘惹”族群。
明朝年间,随着郑和下西洋,大批华人特别是闽南人开始“下南洋”,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地区成为华人的聚居地。其中的一部分人渐与当地人通婚,他们生育的子女,男性被称为“峇峇”,女性被称为“娘惹”。特别是“娘惹”,她们在宗教、饮食、服饰和婚俗上保持着中华遗风,经数百年的文化交融,演绎出独特的娘惹文化。
这些娘惹文化,现在在梧林就能感受到。这让许多像达达一样的外地游客,专程为了体验而来。
与外地游客不同,闽南地区的游客,可能更多的是重温儿时“番客回来了”的独特记忆。
主持人少玲在梧林体验娘惹文化
8月初,返乡的TVB电视台主持人少玲,就深有感触。
少玲是晋江新塘街道沙塘社区人,外出学习、工作已有十余年。这次,她以参加堂哥婚礼为契机,到梧林体验了一把娘惹服换装。
穿上精美的珠绣鞋,感性的她不禁鼻头微酸、眼圈泛红。
十户人家九户侨。小时候,少玲的父亲像许许多多下南洋的晋江人一样,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经商打拼,一家人聚少离多。
被邻居称为“番客”的父亲每每回乡,总会给家人、亲友们带回南洋的特产。
有一次回乡,父亲就带回20多双娘惹穿的珠绣鞋,分给亲友中的女性。少玲记得,自己的那双是大红色,十分精美、璀璨,羡煞了一众玩伴。那时,少玲常抱着珠绣鞋睡觉,只有过年才舍得穿。这双鞋对少玲而言,不仅代表着父亲下南洋打拼的不易,更承载着她对父亲深深的眷念。
枪楼、侨批馆、闽南风情馆……少玲一边重温儿时的记忆,一边“打卡”梧林各类建筑。镜头里,无论是红砖古厝、水泥洋楼、番仔楼,还是绿榕树、青石板,都让“小娘惹”装扮的少玲十分出彩。
“梧林特有的侨村气质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娘惹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晋江梧林青普运营公司副总经理洪绵绵介绍,梧林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让娘惹换装有了适配的文化场域。
哪里拍摄最出片?几点的光线最赞?什么动作最好看?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也遍布着游人到梧林体验娘惹换装的分享。
随着梧林娘惹体验的“出圈”,不久前,优酷出品的综艺节目《是好朋友的周末》来到梧林取景拍摄。明星张天爱、刘恋、张俪,在梧林百年侨村欢乐相聚,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了“小娘惹”的生活日常。
从当地人到外地人,从游人到明星,到梧林“当一天的‘小娘惹’”这样的文化体验,已成为文旅市场的新时尚。
为什么是梧林?
对于娘惹文化体验在梧林的火热,新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庄晓芳并不觉得意外——依托“南洋华侨博物馆、闽南文化后花园”的美誉,2022年起,梧林就牵手新加坡旅游局,打造了两届娘惹文化季活动。
一座古村落,半部南洋史。时间回到2021年。作为福建著名侨村,当时的梧林把突破的目光转向特有的南洋风情上。而彼时,受疫情影响的新加坡也亟待激活文旅市场,并希望以新加坡标志性的娘惹文化作为媒介,吸引全球游客。
娘惹文化是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联生活周刊的牵线下,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来到梧林洽谈合作。
“初到梧林时,我就感觉这里十分熟悉和亲切。”潘政志说,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且华裔居多。小时候,他就常听邻居、亲友用闽南话交流。久而久之,他也学会了闽南话。
听着熟悉的方言,看着似曾相识的洋楼建筑,潘政志有种“此心安处是吾家”的感觉。
事实上,潘政志对梧林的熟悉感,并非没有来由。
“下南洋”曾经是一代代闽南人拼搏逐梦的出路。在梧林,旅居海外的华侨就有1.8万人,且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梧林蔡氏族谱》记载,自清康熙年间以来,梧林蔡氏就陆续有人前往东南亚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等地谋生。
在南洋“探大钱”后,一代代梧林人回乡“起大厝”,陆续建起保存至今的一座座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建筑。这些建筑群,自然而然地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南洋异域的印记。如侨批馆的彩色玻璃窗,五层厝、修养楼、朝东楼等洋楼的欧式窗棂饰顶雕花,德鑨楼刻着“Chua Tek Leong ”英文字样的门亭和科林斯柱外廊等。
因此,“意南洋”也成为梧林确定的保护开发主题动线之一。
梧林有“意南洋”的土壤,新加坡有激活市场的诉求。双方文脉相近、血脉相通、目标相同,合作随即达成,且一签约就是3年。
2022年3月8日,以国际妇女节为契机,首届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成功推出。
虽然仅仅5天后,受本土疫情影响,该活动中途暂停。但活动前期,梧林推出的“8小时南洋主题游”和“24小时新加坡娘惹文化体验”活动,已经给游客带去了做一回“小娘惹”的初体验。
娘惹风情演绎、娘惹风味市集、南洋风物展示、娘惹主题民宿……参与其中的游客沉浸式感受了饮、餐、宿、艺、建筑等方面的诸多娘惹文化魅力。
在文化季活动带动下,南洋咖啡铺、望越餐厅、泉上印迹换装馆……一批以“意南洋”为定位的商家陆续进驻,打造起“衣食住、游乐购”的多维度体验场域,娘惹文化在梧林变得更加生动可感。
有了第一年的良好积累,今年3月8日,第二届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如期而至。
除了延续颇受欢迎的小娘惹换装旅拍、娘惹珠绣课、新加坡美食美酒、南洋市集等体验活动,主办方还携手电视剧《小娘惹》的出品方长信传媒,举办了《小娘惹》电视剧沉浸展和地道南洋风物展。
展览上,电视剧里的服化道、老南洋的生活场景被生动还原,让置身百年侨村的游客仿若穿越到新加坡,零距离感受娘惹文化的瑰丽。
文化节仪式上,福建省侨联授予梧林传统村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
“随着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变,高品质的文化深度体验游成为文旅市场的核心消费内容。”青普人文度假联合创始人、CEO杨雪山说,这也是梧林多维度的娘惹文化体验备受文旅市场青睐的原因。
当下,第三届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已经开始筹备,梧林和新加坡旅游局将在文化、时尚、美食、商业等方面形成更多新的合作。
在潘政志看来,两届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让中国游客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娘惹文化,也算是“种草”成功。下一步,新加坡旅游局将加大与中国旅游业者的合作,共同推进双边的文旅交流。
“流量”激活市场
梧林娘惹文化体验不断带来的“流量”,也带动了新一波文旅创业就业的热潮。
每天客人少则数十人,多则两三百人。今年3月到梧林投资开店以来,经营娘惹服体验馆的姚淑芳发现,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早上9点开门,7点就有客人在店门口等候;暴雨天,也有客人上门;虽然预约2个人,实际到店可能有七八人;体验的客人从江西、宁夏,甚至东北赶来……姚淑芳说,游客对娘惹换装体验的喜爱,超乎了她最初的设想。
随着客人增多,换装馆里的娘惹服从原来的五六十套增加到近300套,大人小孩的都有,各类型号齐全。店里的工作人员从3人增加到7人,结合高甲戏、茶艺等体验,换装馆还在德越馆里设了分店。
不只景区里的体验市场火爆,景区外溢的效应也让梧林社区居民受益。
从事服装行业的居民郑明珠就嗅到了商机。
今年端午节前,郑明珠申办了营业执照、安装了消防设施,在自己家里开起了娘惹服换装馆。
拉上妹妹共同打理,客人多时,母亲也来打下手。开店以来,郑明珠换装馆的生意越来越好,日常到店的客人就有一二十人,周末与节假日更是翻倍增长。
“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真的挺好的,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郑明珠笑道。
如今,梧林社区已有5家居民自营或租赁房屋给第三方经营的换装馆。
一批摄影师也纷至沓来。
来自厦门的陈夏振,每天都会从厦门赶来梧林,为体验娘惹服的游人提供旅拍服务。
“客人有的是通过社交平台进行预约,有的则是现场下单。”陈夏振透露,时下,梧林的娘惹服拍摄市场很火,他平均每天都能接到2~4个拍摄单,每单价格三四百元,一天就有一两千元收入。
除了自由摄影师,专业旅拍机构也开始青睐梧林。
此前在西藏、云南开设门店的凡尔赛摄影,在今年8月初,把第3家门店开到了梧林。
凡尔赛摄影总监李晓松说,在分店选址上,他们更倾向于发展潜力足的旅游景区。在前期考察中,梧林独特的“体验式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的定位,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进驻梧林后,他们推出涵盖服装、化妆、造型、摄影的全包式定制化旅拍,每天能接到10~15个订单,周末、节假日的客人更多。
如果说穿娘惹服、拍娘惹照,更多吸引的是女性游客。那么,吃娘惹菜,则是受众更广的文化体验。
煮一餐丰盛美味的娘惹菜,是娘惹们必备的技能。
娘惹菜是南洋最特别、最精致的佳肴之一,融合了传统中国菜的烹饪法和马来西亚的香料,有着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
在泉州地区,散落着蝴蝶轩、侨家、峇峇小娘惹等众多南洋风味料理,往往门庭若市。
看好娘惹餐饮的发展商机,今年,晋江人陈春雷与好友盘下了梧林颇具名气的“小娘惹”餐厅,并对餐厅进行改造升级,以“娘惹私厨坊”的新招牌亮相。
“我们围绕南洋料理的风格,对菜品及装修进行了全面升级,希望能让来到梧林的游客,在南洋风情的氛围中,更好地品味‘舌尖上的娘惹文化’。”陈春雷说,自8月25日试营业以来,餐厅每天都能接待二三十桌的客人,经营持续向好。
“我们期待更多的文化交流、文旅经济互动,在梧林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庄晓芳表示,依托在地建筑的高辨识度、闽侨文化的多元基因,以及“铁、路、空”立体交通的优势,梧林将致力于打造更具可塑性、期待性的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着力成为闽南地区旅游度假集散地。
记
者
观
察
娘惹文化里的“中华情”
事实上,娘惹文化对闽南人来说并不陌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息息相关。
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黄婉彬对娘惹文化颇有研究。她曾花费3年时间,与制作团队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采访拍摄,制作播出了全球首部反映峇峇娘惹文化的纪录片《共生缘——峇峇娘惹情》。
黄婉彬介绍,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五次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港口停留。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当时泉州的刺桐港、漳州的月港及厦门港成为主要的出海口。不少闽南籍的商人、水手跟随郑和的船队,前往南洋做生意。
因为季风关系,下南洋的商人水手们,至少需要等待八个月才能迎来返乡的机会。其间,当地有不少富商、政界人士中意于华人长相英俊、头脑聪明、善于经商,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由此,中国传统宗教、饮食、民俗、服装等文化,也随之在南洋落地生根,受到尊重,美美与共,并成为娘惹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人在南洋”的系列展陈,也说明了这一点。
半人高的供桌、大红色的刺绣桌围,新娘披乌巾、穿霞帔,新郎戴帽子、着长袍……馆内,通过影像和真人蜡像还原的峇峇娘惹传统婚礼场景,就有不少中国风。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学术部主任骆曦介绍,娘惹文化是华侨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都带有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他们会过中国的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不少讲究的家庭还曾特地向景德镇定制餐具和观赏瓷器,被称为“娘惹瓷”。就连他们的语言,也受到汉语方言,特别是闽南话的影响。
在潘政志看来,新加坡梧林娘惹文化季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将闽南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融合与演变,展示给更多中国游客。
而溯源娘惹文化的诞生,还留有泉州向海而生的印记。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陈颖艳介绍,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宋代《泉南歌》有言“泉州人稠山谷瘠”“每岁造舟通异域”。
向海而生推动了泉州造船业的发达,造就了泉州港海洋商贸的繁荣,也孕育了泉州人勇于开拓、爱拼敢赢的精神。
风帆动力时代,每当季风吹向海洋,泉州人就开始出海。宋代记载的官方祈风仪式,就是祈佑海上船舶顺风平安的典礼。
如今,“后疫情时代”到来,国际交流恢复,娘惹文化的“季风”又吹回泉州。
除了梧林娘惹文化体验火爆,在泉州街头,也有不少娘惹换装的游人。
今年5月,在国际博物馆日,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推出了体验娘惹文化活动,穿娘惹服、品南洋美食、赏印尼昂格隆乐器……游客感受了别样的东南亚风情。
今年7月至8月,泉州海交馆与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文化馆携手,在泉州和马六甲这两座世界遗产之城,同步推出“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展览,讲述福船、泉州宋船、郑和船队、马六甲的郑和遗存及中马混血的峇峇娘惹文化等方面的动人故事。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无论是梧林的娘惹文化体验还是博物馆推出的展览活动,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地文化与公众的链接、交流和互动,更好打造中外民众友好交流的窗口,助力‘一带一路’文化、经济、商贸的繁荣。”陈颖艳说,这也是对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生动实践。
部分图片来源: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本报记者:方锦枞 许春 许金植本期编辑:丘天
本期审核:傅健 王君